111号西57街超高层项目,世界上最苗条的大楼
2020-04-24 11:35:54

1. 客户和设计团队对这栋超高大楼有着怎样的寄托? 请谈谈项目从计划到落成的背后故事。

如我们合伙人Gregg Pasquarelli在去年年底项目封顶时的致辞: “西57街111号是座有着非凡比例的,被誉为世界上最苗条的大楼。它规模宏伟,1428英尺(435米)的身躯优雅地站在珍贵历史保护建筑施坦威大楼一旁,与其完美的融合,体现着项目本身对纽约历史与文脉传承的尊重。这个项目带给我们团队前所未有的挑战,将我们过去对摩天大楼或纽约市开发项目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打破。作为纽约本土建筑事务所,我们非常自豪能为纽约又添加了一个全新的地标建筑”。111号, 是我们与JDS结合先前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下,运用当下先进的建筑技术,结合城市最新发展的政策,携手实现了这一让人惊叹的项目。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共历经6年,我们始终保持最高水准的团队合作,共同缔造了这一建筑奇迹。当项目最终完成的那一天,我们回首看去,会为这个宏伟的建筑梦的实现而欣慰。整个项目的设计不仅来自团队,也来自客户,更来自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氛。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就像在一个熔炉,当每个个体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在一起时,新事物就自然的诞生了。JDS的首席执行官及创始人Michael Stern去年对我们团队说过:“没有人会相信这个楼是真实的,就算它真的被盖出来的那一天”,得到客户这样的赞许,就是对我们建筑事务所或整个团队的最大嘉奖。项目本身也成为了新的建筑设计典范,让大家重新正视建筑的真谛,任何一个成功的项目都应与项目所在地各个方面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下文西57街111号将简称为“111号”。)

▼111号于2019年11月正式封顶,坐落在中央公园中轴线上,拥有非凡比例

2. 这栋如此“细长”的超高层建筑会对周围环境和其他建筑产生怎样的影响?项目从规划到实施都面对了哪些挑战

在纽约这个繁杂的大都市中,项目本身能够坐落在中央公园附近,特别是位于中央公园中轴线的正南端,对于客户和建筑设计师来说都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是由于项目紧邻施坦威大楼这一历史保护建筑,因此,新的超高塔楼不论在设计及施工都面临了极大的挑战。

▼左图:历史保护建筑施坦威大楼(1925年建成),右图:针对历史保护建筑的设计概念图

首先是建筑的体量。项目初期,设计团队如果本着最大化的利用率来进行整体的设计,塔楼的体量将更宽,以获得更多的开发利用面积。但是考虑到施坦威大楼临街的视觉,以及超高塔楼的阴影投射到中央公园的影响,设计师将新楼体立面从临街向后推移,同时最大化地使建筑体量细长,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样的楼体尺度处理也最大化地保留了项目南端居民和游客对中央公园的视野,特别是从帝国大厦和洛克菲勒大厦楼顶的观景平台,显示出对这些老牌地标建筑的敬意。同时,111号的设计将楼的宽高比提高至以前建筑领域不可能达到的水平。但如公司的合伙人Dana Getman所说: “我们并不是去创造一个新的属于纽约的建筑类别,这个项目本身只是对纽约经典时代下的摩天大楼的一个回归。这也正是这一项目出彩之处”。 “战前建筑,在空调还没有被研发时,为了能让室内能有更好的光线和空气,建筑的体量往往都很窄。而111号做为一个住宅项目,因此光线和空气又一次成为设计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使我们有机会去回顾历史经典建筑,并去了解这些建筑的特殊之处进而运用到我们的项目中。”

其次,建筑超高的外立面设计也很有特色,当行人走在57大道上时会发现,111号的东,西立面的建筑选材使其与施坦威大楼以及周围建筑完美融合,营造出十分和谐的街景。仿若看到建筑材料的历史延伸,初始设计时立面材料即选定以赤陶为主,这一极具纽约特色的材料(问题4,7会做更多介绍),的确很好地继承了纽约建筑设计的传统。

▼左图:经典材料的垂直延伸,右图:高塔部分的后退保留了人们对历史保护建筑视线

而项目南,北两面则以玻璃及铜合金为主,旨在保留公寓内部对南北两个方向的视野及光线。细长的楼体使得111号必须要运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来保证结构稳定性,利用建筑的东,西两面与周边建筑共享的地段线(lot line), 正好安排大面积剪力墙。在保持建筑结构性的前提下,设计了细长分布的玻璃窗,为公寓内的卫生间或衣橱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及光线。

▼分析图: 剪力墙以及其他结构

▼项目的结构以及房间布局以保留南北主要景观以及光线为主

▼项目北面的中央公园成为了公寓起居室的自然“背景墙”

▼而南面卧室则让人们可以与城市重新连接在一起

3. 大楼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哪里?

现在的建筑,尤其是摩天大楼和超高大楼,千篇一律的玻璃“盒子”仿佛成了唯一的设计准则。建筑已经逐渐脱离了项目所在地独特的人文及地理环境,就像我们的合伙人Chris Sharples曾说过,“111号最核心的设计概念就是如何真正设计一个纽约独有的建筑?我们并不想设计一个可以被安放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建筑”,进而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员。随意一瞥可能不会觉得它们很突兀,但仔细品味就会感觉不接“地气”,缺失了独一无二的归属感以及和项目所在地的连接。

▼111号超高的独特设计,完美的与周为传统建筑融合在一起

111号,作为纽约建筑新篇章中的第一批超高建筑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已经使其成为最瞩目的新地标。众所周知,纽约最传统地标建筑中,如:新哥特风格的伍尔沃思大楼 (Woolworth Building, SHoP建筑事务所所在地)、装饰艺术风格的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都运用了赤陶和金属材料作为项目外立面的主要建筑材料,使这些材料演变为纽约建筑最传统的材料。但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完善,传统的材料逐渐被玻璃铝合金立面材料所取代,使得当下的大楼显得千篇一律。

▼与右图的伍尔沃思大楼的传统赤陶相比,111号的赤陶在新时代创新下使其重获新生

111号在概念设计阶段,团队就确定要重新赋予具有纽约特点的传统材料一个焕发新生的机会,在新时代科技的帮助下,重新让人们认识传统建筑材料的独特魅力,以向“黄金一代”地标建筑致敬。Chris Sharples在最近的采访中说到:“如果要创新,我们必须要回看那些传统的赤陶和金属材料,去吸收它们的基因并且移植到我们的立面设计上”。同时,设计团队也希望111号在建筑的时间轴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进而重新定义当代建筑师应有的社会人文责任。在外立面开始安装之前,人们对施工中的项目十分好奇与疑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建筑的东西两面墙没有像其他高楼那样的大面积铝合金幕墙。但随着项目外立面板的安装,人们的疑惑逐渐消散并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特别是对于纽约市民来说,仿佛看到了儿时熟悉的建筑,进而产生了莫名的亲切感。当建筑在2019年底封顶时,111号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心中最喜欢的建筑之一。感谢SHoP和JDS敢于挑战建筑极限的精神,为纽约的天际线新增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正是这种追求卓越永恒的精神,使我们团队在当下的建筑设计届脱颖而出。

4. 建筑拥有羽毛般的形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纽约的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早在1916年开始,跟同级别的其他大都市对比,就已经凸显出它对城市整体规划的深远积极的影响。在这片钢筋混凝土丛林中,作为最重要的中高层建筑设计准则,天空曝光的平面被强制性的要求楼梯沿竖向高度进行阶梯式的退缩。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阳光照射到街道的时间以及行人或居民对天空的视野,同时也减少行人和车辆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穿梭时的压迫感。因此纽约大部分的高楼设计都有这样的阶梯式的退缩。

▼分析图: 强制退缩与羽毛般的退缩的不同

111号则采取了独特的羽毛形态的退缩。对比普通的强制退缩,这一处理使得超高建筑的巨大体量被软化,让楼体造型更圆滑、更有延续性和伸展性。每一个羽毛般的建筑退缩都由赤陶板块和弯曲的金属构建,减少了建筑退缩时产生的间隔,使建筑的南外立面仿佛逐渐向上攀升一般。运用这种精妙的连接,使得建筑棱角被细化,让人们更加亲近去适应111号独特的体量。

▼左图近看的退缩处细节构造, 以及右图远看整体间的协调性

▼羽毛般的建筑退缩
由赤陶板块和弯曲的金属构建,减少了建筑退缩时产生的间隔

5. 请详细介绍一下立面的材料选择以及设计中所面临的挑战。

作为目前全世界最细的楼 (1:24的宽高比),除了坚固的地基外,结构上需要大量应用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质量阻尼器来提供所必须的稳定性。前文提到的,建筑的东,西两面布置了大面积剪力墙以及细长分布的玻璃窗,由于大面积的实体墙结构使得我们需要选用一种材料来进行大面积的覆盖。秉着选用最具有纽约特色的建筑材料,赤陶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为了避免赤陶外观的单一性,设计团队又通过参数化设计,使其东,西立面呈现出大的纹路设计

不同于传统的赤陶一块块的用水泥镶嵌在外墙上的安装方式,111号的赤陶以多个单体为组固定在垂直的铝合金模组上 ,进而悬挂在剪力墙外,在方便了安装的同时也起到了Rainscreen的作用。同时3D的镂空挤压赤陶,也增加了项目整体的设计美感。项目共有约4.3万块单独的赤陶单体,23种不同的立体造型组合。同时,为了避免赤陶外观的单一性,设计团队又通过参数化设计,使其东,西立面呈现出大的纹路设计。赤陶本身也按参数设计顺序的变化块进行建模,挤压,上釉,然后堆叠成一个复杂的图案,就像一个轻微的湖面的波纹,总体上既新颖又熟悉。在立面上交错使用这些元素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莫尔条纹,在不同的灯光或不同的角度进行观看时,它会发生巨大的光影及3D视觉感官的变化。莫尔条纹的立面变化也与羽毛般的建筑退缩相呼应,从项目的南端向着北端成水波纹状徐徐上升,延伸到超高的建筑顶端。每层楼由22-28个(随高度递减)赤陶垂直模组构成,而每个垂直模组又由7组不同造型的赤陶垂直叠加,使垂直模组的高度与项目层高相同。这样的设计方式简化了外立面幕墙的生产及安装过程,工人们可以更高效率地完成,缩短了项目施工时长。维护方面,在项目的最高处,配有大楼维护装置来提供玻璃,赤陶的清洗及维护。

▼23个不同的立体造型组合(左), 以及不同造型在外立面上营造出的别样的美

▼示意图: 平面图上23个不同造型组合在一起

▼赤陶进步细节

6.如何平衡简洁的建筑形体与装饰性?

如前所述,111号东, 西两面墙上装饰了23个独特的赤陶垂直模组,远远看去犹如光影的变换。而在玻璃上添加的铜合金构件,与赤陶垂直模组互相错开,却是只有从近处才能观察到的细节装饰。这两种组合,重新将装饰艺术风格带回到人们的视野。合伙人们曾说过,在设计阶段,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不同材料间的平衡,使整个超高建筑不过于生硬。不论是3D的赤陶垂直模组还是青铜构建,弯曲的弧度犹如曾经回响在施坦威大楼钢琴曲中的音符,细腻地将 “生硬的”建筑材料连接在一起。

▼如不断重复变化的音符一般,所有不断叠加的赤陶板块和铜合金构件共同完成了这一个建筑的乐曲

同时,各种材料的用量及分布也很讲究, 它们不争不抢,和谐地融为一体,也是设计中反复考量的结果。当时SHoP与JDS共同决定选用没有防氧化的铜合金,呈现自然铜质,让它随着时间跟着建筑一起变老,从金铜色慢慢变成最终的绿铜色,承载着建筑特殊的历史。这是以玻璃为主的“世界建筑”所或缺的。

▼刚刚装上铜合金构件(左图)与已经开始老化的铜合金构件的对比

▼新老地标在夕阳下交相呼应

7. 施工过程需要克服哪些困难?项目在工程技术上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由于项目地处纽约最繁华的街段,施工中项目材料的运送、储藏以及安装都面临了很多挑战。但是,JDS施工团队凭借着缜密的安排和高效的运筹使得项目的进展十分顺利,项目工地管理得井井有条。现场施工只能在大约17×24米(56×80英尺)的场地上进行,为此JDS团队需要精细地安排不同承包商施工或运送材料的时间,仅这一项能在纽约繁华的区域实现就是很难的事情了。

项目东西幕墙的安装也是极其困难的。由于东西墙体主要是混凝土剪力墙,不同于一般幕墙的立柱式开放结构,所有的幕墙板只能从南北两侧移出,之后用项目特有的幕墙悬挂系统将幕墙板悬空移动到最终所在地,再由工人在剪力墙体外实施安装。整个过程都需要高精度地配合,才能最大化地减少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项目塔顶处,有800吨的质量阻尼器。仅零部件的运送,就用了16-20批大货车运到工地,再由起重机分58批垂直运送到88层, 369米(1211英尺)的高空。同时施工场地非常狭窄局促,增加了安装的难度。为此项目团队在承包商的工厂进行了一次安装预演,使得最终安装顺利完成。

▼施工人员在将立面板块从北部移出楼体

▼项目独有的双层安装悬挂装置

▼塔顶的钢结构的安装

8. 介绍一下主楼体功能空间的分布

项目总共有91层,外加楼顶的钢塔(57米高), 3个透风层分别安排在项目的51, 71和86层, 以均匀地减小超高楼体的风荷载。同时项目还设计了一个重达800吨、3层楼高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它坐落在项目的88层,以减小由风导致的建筑的振动。另外在项目的最高处,还配有大楼维护装置来提供玻璃清洗或项目建筑配件的更换工作。

▼111号超高顶部分解示意图

项目内住宅部分分为平层与复式公寓两种,在1楼及10楼配有公共服务设施,比如泳池,桑拿房,健身房,酒吧,厨房,及户外楼台。在地下1到4楼设置有商业及零售楼层, 而相邻57街一楼的商业楼层,同时配备了一个有7层楼高的中庭。机械室则分散在整个项目中,主要集中在地下2楼,2, 9, 10, 18,19,20,40,41,63,64,以及84,85楼。同时项目也为业主提供了施坦威楼体内的落客区域(Porte Cochere)以方便业主的出行及生活。

▼高塔部分典型户型平面图

▼111号的落客区域

▼111号的室内泳池

▼位于10楼的住户楼台

Source from gooood.cn.

Copyright @ 2012 ZY.

English | 中文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404号